close

讀【佛陀的女兒】這本書已有一段時間,今晚讀到P.178第一段時,發覺可與seth相呼應。書中提到:「蒂帕嬤並沒有說我們心靈大部分都是故事,她說我們的心除了故事以外別無他物。這些故事都是我們用來創造並維持我們的獨立認同感的個人戲碼,這當中包含了我們是誰、我們做了什麼、以及什麼是我們辦得到或辦不到的事。在我們沒有覺察的情況下,這些如走馬燈般永無止盡的思緒,就這樣驅迫並限制了我們的生活。但是這些故事的本身卻沒有任何的實質性」



這段話令我想到人格的焦點貫注在三次元,而三次元的物理定律和斯維模式都是為了將人格的焦點鎖定在三次元之中,因此人格不得見實相。我們來到這三次元的世界是為了學習或滿足靈魂的某些情感、渴望。為了完成這個旅程,學習到想學的事物,神奇之道會在靈魂起心動念之間完成我們這個三次元旅程的所有規劃,包括人生藍圖、個性、思維模式等等。這就是書中提到的故事/思緒。



繼續閱讀下去,讀到:「她鼓勵學生去察覺這些內心流動的故事,觀察它們的空性,並超越這些自我設限。『放掉思維吧!』她常常勸告學生們:『禪修是無關乎思維的。』」



讀到這一段時,我突然想起那個夢。想起夢裡人告訴我,只要我感覺有情感接近我,那就真的是有力量或人事物在我身邊,絕對不要懷疑自己的感覺。而我應當放空自己,讓這股情感流過我,這樣我便不會受傷。這些流動的情感或故事都具有空性,會生起、消滅。蒂帕嬤所修習的內觀法教育修習者觀察內心情感/情緒的升起、消滅,而不隨著這些情感/情緒起舞,就像是夢裡人教導我的「放空自己,讓情感流過自己」。



P.186頁提到:「佛教徒常用隱喻的方式談到:『離開這個世界』以及『回到這個世界』,但事實上沒有離開或回到世間這回事。我們無法離開或回到自己的本質...因為它原本就是不生不滅,而且一直在這裡。」老師曾在課堂上提到,靈魂只有焦點的轉移,而我們人格也只有焦點的轉移,一切都在那裡,我們感覺到某些能力或靈體回來或消失,其實它們一直都在那裡,沒有移動,只是人格的焦點轉移,而使得我們感受到/感受不到這些力量。



P.186頁提到:「因此,事實上你要為發生在這世上每一件事情負責。」這還有別的說法嗎?不正是:「你創造了你自己的實相。」的白話文版?!



想起這些時,我突然傷心的大哭起來。我開始明瞭這個夢所教導我的是多麼具有力量而又重要的事情。而且,我真的接觸到真理,那是真正的真理,可以被已証悟的人驗證的真理,就在賽斯書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oelin 的頭像
    zoelin

    靜靜的漫步

    zoe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